祥云大地上长出来的活化石——土碱
2019-01-11浏览量:3241

文章来源:祥云之窗微信公众号  

图文编辑:褚金敏    核:吴德洪



祥云土碱的原料来自于刘厂镇的王家庄一池自然温水塘水中含有一种叫“硝”的物质。人们就把这种东西叫做“土碱”。



如今一条水泥路直抵刘厂镇王家庄自然村。从村口路旁写着“英烈故里”几个鲜红大字的青色巨石后进入村里,村道两边多块字画彰显着红色文化基地的气氛,挨近温泉出水处的地方,总会被眼前一墒墒雪白的“碱田”所吸引。


徜徉在三英寺南二里处的石窝子自然露天浴身的温馨碱质温泉路两边一垄垄灰白的迤逦碱田里,一景一物,都会使我们想到两位革命志士——王复生和王德三。20世纪初叶,在王家庄王胡朱张四宗姓中德高望重的王香老人,带家中妇孺种稼织麻熬碱,支持三个儿子走出小村,走出滇西,走出云南,乱世求学,寻找拯救国家振兴民族的方略。其长子王复生、次子王德三兄弟英烈,功勋卓著,成了滇西乃至整个云南的美谈,是这方温泉土地的骄傲。



王家庄内布满温泉,温泉里含碱,泉水流过的地方“温泉流溢,五谷不生”,路两旁一垄垄的碱田泛起了灰白色,像极了深秋里结起的一层层薄薄的霜花,或许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墒墒雪白的碱田,你会看到一种民族文化气息和历史遗存,就会深深地与大地母亲近距离交流,就能感受大地母亲无穷的力量,她给予人们生活的需求,赠予人们生命与呼吸,她能读懂祥云人世世代代的生活。


传说明朝洪武年间礼部侍郎徐谦的子孙为避政治迫害,辗转来到王家庄,在清乾隆年间,因为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徐家人开荒种地却收成甚微,原因就是土地含碱量太高,植物难以成活,于是徐忠获“制碱法”,制出的“土碱”可以拿到集市去卖换取粮食。随着其用途的发现,村中逐渐出现了专以制作土碱为业的匠人。

有资料载,原王家庄营中牌坊上有十二块碑文,其中一块上有记载:“邑内有温泉,泉中含钠,俗呼土碱。”

清朝末年,村中老秀才王之发,在龙王庙作了一副对联,说的就是“土碱”。

水变成金,乃天地自然之利,无所穿凿;

碱生水中,实山川中岳之秀,有此奇珍。

从碑文表明,碱地(当地人称“硝地”)的早期开发约在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至1735年),距今约280年,到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至1795年),已开发到具备一定规模,进入该村支柱产业的初盛期。从1814年起,碱地面积陆续发展到200余亩。这期间,以村中龙王庙为中心的四眼碱水温泉已经由原来的蛮荒龙潭逐渐形成石砌井栏和井壁并设有石台阶的永久性生产资源,每眼温水塘可用于农业灌溉和生产用水,村民一直把能产土碱引为本村的自豪与骄傲。



由于获利丰厚,其产量和规模不断壮大,王家庄一度成为祥云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加工业生产区。所产的土碱块成品象圆圆的饼干一样,灰白色,质纯味正,主要含量是钠元素,其功用和价值表现为:1、去污纳垢,当洗衣粉、肥皂用。即使到了现在,肥皂、香皂、护发素、洗发香波纷呈异彩,但在农村,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喜欢用土碱洗头;2、用土碱发酵麦面蒸出的馒头、包子泡松而香,用土碱煮菜,对食品的保存周期更长,且环保不伤胃。所以现在的土碱面条,土碱制品十分畅销;3、药用价值:制作土霉素、氟哌酸之类的药品;开胃消食;清理肠胃。换言之,土碱既是食品,又是生活用品,还是纯天然的药品,颇受欢迎,远销三迤乃至川康,使王家庄有“滇西土碱第一村”之盛名。

祥云土碱的制作技艺,是一种古老而又原始的制作方法,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和历史遗存。制土碱的流程为:

1)晒碱:先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开辟一块土地,铺上细沙(俗称硝地)整平,每隔两尺捞上一条沟,一墒一墒做好后,灌进温水塘中的水,每天灌水一次,经太阳光辐射三五天后,沙地上会翻出一层白色状粉末的硝。

(碱田图)



2)扫硝:把沙地上翻出的白色状粉末硝打拢收集,这就是扫硝。



(扫硝图)



3)滤硝:扫起来的硝中含有沙子,因此,要先过滤。过滤时,把硝堆放在滤沙台上,然后送到滤台里,用滤台前面水塘中的碱水加入过滤,再用滤台下小坑中过滤的“硝水”反复过滤三次挑回家,装入准备好的大锅中。



滤硝图

4)熬碱:把硝水挑回家,就可煮熬成碱了。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做法。把水放在锅里煮,加大火进行高温蒸发,捞出蒸发过的沉淀物(碱渣),装入小碱锅里澄好降温,这个方法,产量高,省时省力省柴火。



(熬碱图)

4)制碱:在碱水将要干的时候,舀出稠汁,做好拓(做)碱的墒子,铺上席子,用模具(一般为手镯大小的圆圈,历史上还出现过用竹篾片做成的圆形的小圈)装在席子上之后把碱渣放入圈子内;


(制碱图)

一个一个的小土碱粑粑被装在竹子制作的碱帘子上凉或晒(阴碱不晒),最后装入竹篮子、包装盒子里或捆扎成套,便可出售和使用了。


(成品土碱图)
(5)销售:祥云土碱自问世以来,就很受欢迎。清朝乃至民国年间,生意人肩挑马驮,远销保山、昆明、临沧等地。后来产品销往下关、大理、洱源、鹤庆、姚安、大姚、楚雄,昆明等地,除零售用于日常生活外,大量用于工业生产。
现仍经营着数十亩。游人于温泉中舒舒爽爽游洗过,漫行在铺碱如雪的千墒碱田里,看宽锄抛沙、称杆起水、热泉环沟、土台过滤、群锅沸熬、铁环制碱粑等一系列工序,感觉全然不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生产劳动,而纯粹是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创造。

王家庄历史上就是含碱条件最好的地方,也是土碱的生产基地,人们在这里生产、生活,把这一传统的土碱生产工艺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20136月,祥云县王家庄村土碱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为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朱永明被列为大理州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王家庄民间土碱制作技艺于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有力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加传承人和王家庄村人民群众的收益,让更多的人能亲近文化遗产,提高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得作为见证历史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延续。

祥云县土碱传统制作工艺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对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祥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在现代化工、洗涤产品飞速发展的今天,土碱这个传统名词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王家庄村土里出来的土特产土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一篇: 刘厂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