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
12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第38期“农科讲坛”(中国农业科技报告会)在国家农业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期农科讲坛特邀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海外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坦研究员讲述大数据驱动的智慧农业思考与实践。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主持报告会并为主讲人和点评嘉宾颁奖。
孙坦介绍,智慧农业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和主要驱动力的新兴农业生产模式,使用智能机械来实现农畜牧产品的种管采收等方面,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回报,主要用来解决更高的产量和环保要求。现阶段智慧农业的主要应用集中在农业的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和计算育种。目前欧洲在精准农业和数字技术进行了集成应用,亚当斯的大学的无人农场,美国AFS先进农作系统,日本松下公司研发的西红柿采摘机器人等,实现了全新的作物生产方式,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必须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重新思考和凝练信息所的定位和使命,结合大数据和ICT技术最新的发展态势和革命性的变革,实现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孙坦说,在智慧农业领域的研发和创新,需做到“眼尖、脑快、手灵”,看重全局数据控制和信息管理,在一个区域以及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相互关联上起到解决整个过程的数据分析、控制、挖掘以及决策支持、传递的作用。信息所根据现有的研究布局和特长,通过大数据的融合治理与并行计算、机器视觉与表型、农作物模型和全局的信息管理以及计算育种等关键技术和方法,构建了数字果园、智慧蜂业、数字小麦、数字玉米等模型,智慧兽药、物联牧场、物联菜园等全局信息管理平台,计算育种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应用平台,结推出了“1+1+N”的模式,一个智慧农业的大数据中心,支撑一个智慧农业大数据的决策指挥平台,带动N个面向区域特色的智慧农业的具体应用,将政府的监管、电子商务、质量溯源、监测控制应用和整个生产过程全部集成到一个平台。大数据将会对智慧农业产生颠覆式的影响,最终智慧农业的模式必将为节本提质增效发挥作用。
孙坦表示,面对现代智慧农业中出现的瓶颈问题,信息所坚持大数据驱动和多元数据的融汇,加强流程信息的管理,以软件替代硬件来降低成本,做动态的智慧决策等相应解决方案。孙坦通过讲述自己的科研成长经历与感悟,强调了科研人员立足脚下、找准定位,锻炼能力、抓住机遇,信息素养、敏思慎行的重要性,为在场青年科技工作者们提供了深刻启发。
报告结束后,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周清波和信息所副所长周国民作为点评嘉宾与现场科研人员及学生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